中国的高校们,该如何培养下一个“梁文锋”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6:57 点击次数:169
文 | 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 温才妃
搞了多年的创业教育之后,不少高校的创业课教师忽然发现,如今高校的创业氛围已大不如前。曾经,创业园涌现了不少神气的“学生老板”,噼里啪啦的键盘声不绝于耳,电话也接个不停。而如今,创业园越修越阔气,但创业的学生却越来越少。
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》显示,在2023届的国内高校本科毕业生中,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仅占总数的1.4%。本科毕业生对待创业的态度越来越谨慎。
不久前,以宇树科技、DeepSeek等人工智能企业为代表的“杭州六小龙”,引发了公众又一波关注创业的热潮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些创业者当中,很少有在校期间接受过创业教育,并在科技创业中走向成功的事例。这是否意味着创业教育在当下已经不重要了?那么,那些“六小龙”中出自高校的“掌门人”又是怎样培养出来的?
边界是否越来越模糊
作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的副主任,郑刚曾考察过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一流顶尖大学。他发现,这两所高校并没有设立单独的创新创业学院,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、每个学院中。
而“杭州六小龙”的创业者也不是由创新创业学院培养出来的。
在浙江大学官方公众号发布的《“杭州六小龙”,浙大基因密码是什么》一文中,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认为,“严谨的治学气氛,以及团结友爱、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”,这些都是他在浙大读研期间的重要收获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资讯